□法制日報記者徐偉 小區的老舊電梯了,樓道上安裝了防撞護欄,曾經沒人管理的小區有了物業公司,每個小區都有了網格服務員,小區的越來越好了……說到網格化管理,渝北區不少小區的居民都有這樣的感受。 2013年年底,渝北區龍溪街道金島花園小區的一些電梯出現故障,需要進行全面維修,但經過估算每部電梯需要20萬元的維修費用。有些居民覺得費用太高,難以接受;有些居民則認為,安全第一,必須維修。居民對此意見不一,電梯大修基金一直沒有到位,居民上下樓困難,。 龍溪街道網格員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將此事,渝北區很快將該小區電梯納入老舊電梯更新范圍,由出資三分之二,居民只需要自籌三分之一,很快就將電梯。 近年來,渝北區探索建立“網格化治理、網格化支撐、社會化服務”的社會治理工作模式,重新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探索形成集“問題發現、問題處置、問題評估”為一體的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新格局,使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好轉,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 渝北區委常委、委袁光燦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渝北區將全區21個鎮街的320個社區劃分為2831個基礎網格,實現了網格化工作全覆蓋,對樓棟長、治安巡邏員、平安、流動人口協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等進行智能整合,建立一支由18877名專兼職網格管理員組成的常態化社會治理隊伍,其中專職管理員1392名,主要承擔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志愿服務等工作。 同時,渝北區還建立了網格信息動態報告、處理和反饋制度,對于一般性問題,網格員現場處置、協調處理、等級備案,向服務對象反饋;對于重大隱患、突發性事件,立即相關部門,全程,配合處理。 今年7月1日10點20分,渝北區龍溪街道某社區第11網格樓棟長黃凌星向網格長劉定渝報告,他所在的那棟樓有人墜樓身亡。 劉定渝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經了解,死者肖某是一名防護窗安裝工人,當天上午10點10分,在業主軒某家安裝防護窗時不慎從5樓摔下,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肖某與妻子結婚才一年,家中還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他從事的防護窗安裝屬于個體經營,一無公司二無保險,于是其家屬將全部責任歸咎于業主軒某,認為死者是在他家工作時死亡的,業主應該對此負責。而軒某家在農村,均是讀書出來在重慶安的家,房子是4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小戶型,買房時還是借的錢,要他們拿錢賠償也有很大困難。 劉定渝立即將此事匯報給網格監督員譚國剛和汪旋。最終,在網格監督員和網格長、樓棟長的多次調解下,雙方終于達成協議,軒某于7月2日在網格監督員的下支付了8萬元的死亡賠償金,雙方簽署了人民調解協議書,此事得到妥善解決。 記者了解到,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渝北區由各網格長按“紅、橙、黃”三色歸類,建立清單。經社區、主任分析研判后,實行“三清三進”處理——把社區能夠處理的問題歸為“紅色”類;把社區不能處理的問題,錄入服務群眾工作信息管理平臺,由街道歸入“橙色”類;街道以上層級處理的問題歸入“”類,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保網格內的問題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解決在萌芽階段。 據統計,今年1月至9月,渝北區和鎮街兩級收集到的9719個問題已辦結8266個,辦結率達85%,其中“紅色”類問題辦結率超過95%,“橙色”類問題辦結率達到80%,“”類問題辦結率達到54%,群眾滿意率均達90%以上。 此外,今年以來,渝北區一方面聯合國內知名科技公司研究社會治理信息化平臺網絡建設方案,預計明年年底以前完成;另一方面努力拓寬社會化服務渠道,整合全區97個非緊急類呼叫熱線,確定一個為市民、企業和商旅等服務的統一電話號碼“96007”,通過統一電話、統一門戶、統一短信微信微博、手機APP、數字電視、自動服務終端等多種渠道,代表統一受理群眾。 截至目前,渝北區主要刑事案件量同比下降22.8%,入室盜竊警情同比下降13.5%,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延伸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