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虎的屬相婚配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9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最近,《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已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就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答記者問。鮮祖德表示,新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與2011年版比較,門類沒有變化,大類增加了1個,中類增加了41個,小類增加了286個,增加的行業類別體現了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下為答問全文: 最近,《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已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記者就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修訂的意義、原則、主要內容和實施新標準等問題,采訪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 鮮祖德: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劃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性分類,目前國際上涉及經濟活動的分類標準主要有以下三項。一是聯合國統計司制定的《所有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SIC),這項標準是生產性經濟活動的國際基準分類,目前國際上采用的是2006年發布的ISIC第4版。ISIC按照生產要素的投入、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產出特點及產出用途等因素,將經濟活動劃分為21個門類,88個大類、238個中類和419個小類,是按照國際可比的標準化方法開展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歐盟統計局建立的歐盟產業分類體系(NACE),目前采用的是2006年修訂發布的NACE2.0版本,包含21個門類,88個大類,272個中類,615個小類。三是由美國、和墨西哥聯合建立的產業分類體系(NAICS),該分類將經濟活動劃分為5個層次,前四層為統一分類,第五層為三個國家各自設定的細分類,F行的產業分類體系每5年修訂一次,最新的2017年版分類中包含20個門類、99個大類、312個中類、713個小類,美國的細類1069個。 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依據ISIC基本原則建立的國家統計分類標準,明確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適用于統計、規劃、財政、稅收、工商等國家宏觀管理中對經濟活動的分類,并用于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是經濟管理和統計工作的基礎性分類。2011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由我局主持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幾年來,2011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在我國統計工作和經濟管理活動中得到了有效實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互聯網經濟和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大量涌現,2011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有些行業劃分顯得過粗,已不能全面、深入、準確地反映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制定產業發展戰略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局開展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修訂工作。 2017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發布實施,為深入貫徹落實以習同志為核心的理政新新思想新戰略,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涌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監測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進程,反映“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提供更好的統計信息服務奠定了標準基礎,并為派生產業分類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礎行業分類。 (一)需求導向,注重創新。以習總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特別是經濟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以國務院《工作報告》和有關文件為依據,為滿足國家研究制定產業政策的需要,盡可能滿足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轉型升級中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與監測,分析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進程,反映科學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對行業分類的要求,以及派生產業分類對行業分類細化的需求。 (二)注重實際,切實可行。從實際出發,既要將已形成一定規模,并具有發展前景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體現在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中,同時又要考慮修訂后的行業分類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總體穩定,部分調整。鑒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適用廣泛,為盡可能確保各方面統計與核算數據基本穩定,此次修訂擬在不改變原行業分類基本結構和劃分原則的基礎上,主要對部分行業中類、小類進行細化、增補、調整或刪減。 (四)國際接軌,滿足可比。在劃分原則、分類單位、歸類方法等方面,保持與國際標準接軌,與聯合國《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SIC第4版)》基本一致,并可轉換;同時,制定新行業分類與國際標準行業分類和2011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對應轉換方案,以實現新行業分類與2011年版行業分類,以及國際標準行業分類對照可比。 鮮祖德:新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與2011年版比較,門類沒有變化,大類增加了1個,中類增加了41個,小類增加了286個。其中,為體現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主要增加以下行業類別: 制造業門類中的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加工、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特種玻璃制造、工業機器人制造、特殊作業機器人制造、增材制造裝備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高鐵車組制造、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服務消費機器人制造;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門類中的互聯網生產服務平臺、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互聯網科技創新平臺、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其他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數據服務、物聯網技術服務、地理遙感信息服務;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門類中的工業設計服務、新能源技術推廣服務、環保技術推廣服務、三維(3D)打印技術推廣服務、創業空間服務; 鮮祖德: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的發布與實施,是加快健全科學、統一、完整、適用的國家統計標準體系,實現指標含義、計算方法、分類目錄、調查表式和統計編碼等的標準化,推進統計制度方法的基礎性工程。我們將以新標準的發布與實施為契機,逐步推進國家統計標準庫和行業分類、產品分類等標準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工作,研究推行智能化統計分類賦碼方法及應用等。 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的發布,將進一步健全國家統計調查體系,為國家觀察新經濟活動提供統一的分類標準,使得各項普查、常規統計調查、專項統計調查的調查范圍和對象更加規范、準確;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健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反映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分類標準基礎。 部門統計是國家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分類標準的出臺也為國務院各部門開展統計設計、數據采集、加工匯總、研究分析和發布提供新的標準規范。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出臺后,部門統計調查中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等內容,有的也需要作相應的調整;部門制定的與行業分類相關的統計分類標準,也要隨之進行調整。 鮮祖德:統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新行業分類的出臺,對改進國家經濟管理工作將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國家發布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國務院及各部門制定的行業發展規劃,都離不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又如,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文化及相關產業、體育產業、旅游及相關產業、科技服務業等一系列產業活動的觀察和監測,需要新的行業分類;再如,財政、稅務、國家標準管理等,都需要以行業分類為重要參考依據;還如,工商管理部門的企業登記注冊在確定企業經營范圍時,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依據的。新行業分類的出臺,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將更好地與經濟結構的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相適應。 一是編寫配套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通過對行業分類內容的具體解釋說明,為新標準的貫徹實施奠定基礎。 二是將在2017年統計年報和2018年定期統計報表制度中實施新標準。便于統計數據的銜接和對比分析,2017年年度統計數據的匯總發布執行2011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18年進度統計數據的匯總發布執行2017年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同時改進統計調查中行業類別數據收集和代碼認定方法,采用現代計算機智能技術準確賦予行業代碼,提高統計調查單位行業類別數據質量。 三是根據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我局現行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分類(試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生產性服務業分類(2015)》《國家科技服務業統計分類(2015)》《生活性服務業分類(試行)》等一批派生性分類開展修訂工作。 四是加強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宣傳培訓。針對技術性較強的分類變動內容,擬在統計刊物和網站上進行解讀。為了更好地使用新行業分類,擬在統計系統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開展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培訓工作。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