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與深港通為內地和兩地證券市場帶來新的機遇、新的增長點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南、北向交易的變化和體量成為了大中華地區資本市場的核心趨勢指標之一。盡管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目前滬港通及深港通仍有若干問題有待解決和完善,內地與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進行交易的投資者并未充分、全面、準確地掌握滬港通與深港通交易的模式和特點,造成該等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統一信息披露平臺的缺位及兩地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的諸多差異。 基于監管機構了解互聯互通下兩地信息披露差異的需要,以及部分滬港通與深港通標的企業的響應,公會中國內地技術咨詢小組于 2018 年 5 月成立了“滬港通及深港通監管實務問題調研課題組(” 以下簡稱“課題組”)并著手開始此調研課題。調研定位于兩地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現實差異,抽樣調查共接獲 27 份有效反饋意見,參與調研的 A+H 股公司數量約占 A+H 股公司 115 家總數的 15.65%。報告基于上市公司的問卷反饋意見進行了分析梳理和總結。 該報告向監管機構提供了有關滬港通及深港通背景下信息披露等實務操作的最佳實踐方面的參考意見,以便監管機構制訂相關政策、規范市場行為,指導滬港通與深港通標的企業之實踐,從而最大程度實現大中華地區核心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一體化,最大化該市場內投資者的整體投資利益。 公會副會長高偉博士表示,“要充分發揮滬港通與深港通的交易機制和互聯互通的特點,使兩地廣大投資者可以更為有效地使用該等交易通道,內地和的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和監管體系應做出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和均衡! 特許秘書公會(公會)是一個專業團體,一直致力于制定與執行良好公司治理政策,在以及內地提升會員所擔當的角色,同時推動「特許秘書」和「Chartered Governance Professional」專業的發展。 公會于1949 年成立,最初為設立在英國倫敦的特許公司治理公會(The Chartered Governance Institute) (原稱為: 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ICSA))的屬會,于 1990 年成為特許公司治理公會的分會,并于 1994 年在正式注冊成為專業團體,亦從 2005 年至今為特許公司治理公會的中國屬會。 村欲情史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旅游照片http://www.uzai.com/tourbook/51paN/43067.html!
|